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柳条湖特大桥(100+100)米斜拉T构桥顺利完成转体

6月6日,新建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辽宁段)沈阳枢纽改建工程柳条湖特大桥(100+100)米斜拉T构桥顺利完成转体,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全线重要控制性工程,柳条湖特大桥全桥长1239.65米,主桥总体设计为(100+100)米独塔双索面单线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其中斜拉T构转体梁位于600米平面曲线上,转体重量为1.8万吨,本次转体为顺时针旋转50度,转体后梁体一侧跨越四条高铁线路,另一侧跨越沈阳市南北快速路。

本次转体施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根据施工作业难度,提前研判风险,加强与国铁集团的组织协调,为本次转体施工创造作业条件;沈阳工程建设指挥部从施工界面、工序衔接、作业时间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不断优化细化方案,确保转体作业有条不紊、安全可控。

(现场工作人员实时监控数据)

为不影响铁路、公路正常运行,施工采取“先建桥后转体”,过程中,克服了临近铁路与公路作业场地狭小等不利因素,先进行支架现浇,待桥梁上部结构完成后,再以平面转体施工法进行转体。本次转体转动体量大,相当于一座轻型“陆地航母”在高空转身;安全风险高,转体桥临近既有线和公路,仅有150分钟的“天窗”点,施工必须一次到位、毫秒不差;转动系统精度控制难,转体过程中桥梁的平衡控制成为关键环节。

为确保转体工作顺利进行,中铁六局沈白项目部多次召开技术分析会,对方案进行分析评审,利用BIM技术和动画,对桩基、球铰、下部结构、上部结构以及转体等施工过程进行反复模拟计算具体数据,保证转体的球铰安装、牵引系统、支座反力系统、转体梁施工等施工工序精准完工,同时提前进行试转,通过试转为正式完成转体提供数据支撑,有效保证转体施工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由于本桥主梁平面位于半径600米的曲线上,大悬臂状态下主梁将产生横桥向不平衡弯矩,为进一步消除不平衡力矩,在转体前项目部成立攻坚小组,在梁体称重试验中,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梁体配重,并邀请第三方监测单位全过程监测称重配重,确保转体结构实现“自平衡”。

(转体施工顺利完成)

6月6日4时10分,随着一声令下,转体施工正式启动。转体梁在连续牵引千斤顶系统作用下,开始以稳定速率进行缓缓转动。现场工作人员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根据转盘上的刻度盘、速度传感器采集的相关参数,对转体梁关键截面应力、桥端位移、转体速度、空间位置、风速风力、牵引力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及时掌握转体梁工作状态和转体进度,确保转体各项参数能够准确控制。历时81分钟,转体梁精准就位,这一支高难度的“空中芭蕾”圆满完成,顺利实现“华丽转身”。

本次转体施工顺利完成,将为下一步沈白高铁正线轨道工程施工创造先决条件,也为全部完成沈白高铁建设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沈白高铁建设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中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地区“十四五”期间重大高铁项目,对区域深入参与“一带一路”,促进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魏娜 李加恒)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